返回首页 | 国标代码:13074 欢迎报读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资源
“七化”赋能高品质教学管理

厚植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新优势

——滨州职业学院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案例材料
     打印  关闭 
阅读次数: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一、整体情况

走进新时代,滨州职业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照“以深化改革凝聚发展新动力,以内涵建设树立学院新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为契机,以“立德树人系统化、教学工作中心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管理体系标准化、质量监控全程化、运行实施信息化、团队建设职业化”为举措,探索形成了“多元共治、螺旋自控、数据驱动、标准支撑”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2017、2018年连续两年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2018年入选“教学资源50强”。

二、特色创新

(一)立德树人系统化:构建“党建引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体系

1.扎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唱响主旋律,念好创新经,做实基本功,打好主动仗”党建工作思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制定出台《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原则,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划定教学中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格执行课堂教学管理、教师教学考核、教学过程督导制度,严格教材、教案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平台等意识形态审查,将教师教学思想政治表现作为各类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

2.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与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优秀领导干部、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优化思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确保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百场讲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市情,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建立“厚基强技、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设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和基础提升等六大板块通识课程。加强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推动800余门专业课程深度开发德育内容,全面融入完善工匠精神。

3.充分发挥综合实践的育人功能。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围绕思想素质养成等内容实施德育学分转换,在儿童福利院、养老中心、企事业单位建立道德实践基地,举办全国道德模范故事汇基层巡演滨州专场、道德讲堂等活动,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系列主题团日等活动,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2018年山东省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奖2项。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引入职业核心能力测评体系,《“全过程、多元化、递进式”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获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教学工作中心化: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质量首要地位”不动摇

1.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出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坚持教学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学质量首要地位不动摇”,明确不同阶段教学改革方向目标,建立向教学倾斜的机制,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认真履行教学质量责任。学院党委坚持落实党委会每学期至少专题研究一次教学工作、党政工作例会每两周研究教学工作等制度,院领导每周至少一次深入教学一线调研,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每周三分之二以上的工作时间放在教学上,确保工作重心和精力向教学工作聚焦投入。

3.加大教学工作经费支持,每年设立质量提升计划专项经费200万元、师资培养专项经费200万元、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1000万元、“智能校园”建设专项经费500万元,确保教学经费保障及时到位。

(三)办学主体多元化:完善“开门开放、多元多样”办学体制

1.坚持政府推动。深度对接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出台《推进服务“两区”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服务对接滨州“转调创”工作方案》《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并获市委市政府两办转发。成立全省唯一由市长出任理事长的高职院校理事会,与省海洋与渔业厅共建海洋学院,与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与滨州高新区共建社区学院,与滨城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坚持行业指导。在全国全省牵头成立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中国职教学会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委员会、山东省职教学会职业院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在全市牵头成立滨州市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黄河三角洲职业教育集团以及机电技术应用等12个专业教学联盟,与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开展3+2高职本科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

3.坚持企业主体。共建学院理事会、二级学院董(理)事会、产业学院或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技能大师工作室、企业研究所、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6个产业学院或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11个二级学院董(理)事会,6个专业开展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合作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校内企业研究所3个,获批省、市级创新平台6个。《“校政交互、多元共治”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契约共订、标准共建、人才共育-高职机电类专业校企一体育人探索与实践》分获2014年、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坚持社会参与。吸引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社区等群体参与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学生院长助理、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常态化运行机制,定期反馈意见,改进教学质量。

(四)管理体系标准化:建立“全流程覆盖、全方位监管”规范体系

1.开发教学标准体系。出台《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2个规范性文件,规范教学建设、运行、监控、评价等过程。出台《教学例会制度》《教学工作失误与事故认定处理办法》《学分制管理办法》等67个规章制度,明确各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出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工作标准,围绕影响培养质量各要素,制定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标准体系。出台《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实施方案》,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出台《实验实训管理暂行办法》等7个实训制度,建立实训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顶岗实习云管理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2.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对接山东省及滨州市“5+5”新动能产业发展,建立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和审批管理办法》,严格专业设置条件及要求,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落实国家、省专业教学标准,建立校企联合设计、实施、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机制,开展省级学分制试点,构建“厚基强技、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深化“项目导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和考核评价改革,《土建类专业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学平台”建设与课程开发》《基于“标准化病人(SP)”的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分获2014年、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对接企业岗位和职业标准,出台《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建立课程建设开发机制;建立教材建设与选用委员会,严格按照规划教材目录选用教材。强化公共服务属性,建立实训中心共建共享机制,出台《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校内实训室建设管理办法》,建成融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成果推广、信息交流等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产学研相融合”模式合理布置,被确定为首家山东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首家滨州市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入选“教学资源50强”。

图1 “厚基强技、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

(五)质量监控全程化:创新“螺旋改进、双擎助推”质量管理与保证体系

1.拓展教学诊改新路径。建立“纵向五系统、横向五层面、智能一平台”网络化覆盖、“8字型”螺旋改进、“机制与文化”双引擎助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打造目标链和标准链,建立诊改螺旋,明晰质量保证实施路径,通过指标比对分析的“诊”与“改”,形成回溯性总结、下钻性分析机制。通过共享数据平台,质量轨迹画像改进提效实施五层面教学诊改,形成了常态化质量保障机制。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

2.建立质量自控新体系。一是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多元矩阵。实施数据源头采集,以矩阵形式将人才培养过程数据直观呈现出来,通畅了教学质量信息收集和反馈改进渠道,解决了人才培养质量观测指标设置问题。二是实施“4321”教学质量自主控制。构建校企协同模式下,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标准体系、方法体系与纠偏体系建设,形成了“4主体、3对象、2系统、1重点”教学质量管控闭环。三是自主研发云优学教学记载与评价系统。将360度考核、平衡卡记分法与教学业绩考核相结合,在“入口、过程、出口”数据记载比对和评价中,消除了传统考核中“光环效应”“居中趋势”和“考核盲点”。《“4321”教学质量自控体系构建与运行》获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2 “4321”教学质量自控体系运行示意图

3.创新规范课堂新手段。细化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规范,通过课程平台对课堂实施“五查三核对”,通过对教师上课持有的相关教学材料进行核查,全面分析任课教师课程标准与教学日历的吻合程度,教学日历与教学进度的吻合情况,以及教师考勤和各教学单位分周考勤汇总表的吻合与运用情况。

(六)运行实施信息化:提升“互通共享、智能安全”信息化水平

1.推动数据管理信息化。大力实施信息化和智能校园建设,建成信息门户平台、共享数据平台和统一认证平台等三大平台系统,打通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对教育教学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预警。入选全国数字校园实验校和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

2.推动课堂管理信息化。搭建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平台,“多元化、标准化、过程化、信息化”课程质量保证体系顺利运行,全部专业课程实现在线教学,过程数据得以全面共享。管理主体依据标准在线实时监控和反馈课程运行过程、及时在线评价反馈改进课程质量,保证了“双闭环”监控评价反馈改进机制顺利实施。《基于多元主体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获得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1111111.png

图3 “多元化、标准化、过程化、信息化”的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七)团队建设职业化:打造“互聘互兼、引培结合”高水平“双师”队伍

1.实施师德建设工程。建立师德师风考评体系,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务实滨职·年度人物”等师德建设活动。

2.实施实践锻炼行动。出台《专任教师实践锻炼暂行办法》《外聘教师聘任与管理暂行办法》,完善校企双挂机制,570名教师参加校外实践锻炼,28名企业专家成为专业带头人。

3.实施师资培育“双百计划”。出台《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现已引进、培养64名骨干教师,以及52名以上校内外专业带头人、20名教学名师、23名博士研究生。现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大大提升,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山东省社科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4.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教职工全员培训计划,每年选派20%比例教师参加国外、国家、省级培训,具有国(境)外培训经历的教师达237人。

三、工作成效

(一)育人质量明显提升

建立了“厚基强技、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了“基础平台+岗位模块”专业课程体系,“能力进阶+实习实训”实践教学体系,“通识教育+综合实践”素质教育体系,“专门课程+训练实战”创新创业体系,学生质量明显提升。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9.65%;平均月收入达3611元;理工农医类专业相关度达90.59%;学生自主创业比例3.72%,实现了较大增长;母校满意度、雇主满意度分别为93.56%、90.20%。获国赛一等奖7项。

(二)管理标准被政府采纳

学院编制的专业调研报告、教学标准及课程标准编写体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在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全面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工作的意见》(鲁教职发〔2015〕4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启动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通知》(鲁教职字〔2016〕37号)采纳,为山东省高职教育专业建设及课程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管理成果得到充分认可

学院教学管理成果应邀在多个重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和推广,教学管理人员应邀到湖南省教育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100余所中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管理专题讲座,参与人次达2万余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基于多元主体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施》应邀在中国职教学会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委员会2018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作典型成果介绍。成立了由教师管理和一线教师组成的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室、鲁彬之团队,承担全国职教活动周Logo设计并连续四年承担宣传工作,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之言职语”专栏,是全国第一家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的高职院校。

(四)标志性成果成效突出

2014年,学院先后被评为“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2015年、2017年27个项目获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其中重点资助项目12个。2014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18年,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合作项目获一等奖1项,获奖数量列全国第4位、山东省第1位。获批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4个,建设有国家重点建设专业9个、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3个、省级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和专业1个,牵头制定山东省专业教学标准11个。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各3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国家精品教材1种。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名师9人。

Copyright © 2014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策划·维护 信息网络部
学院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戴河大街6号 邮编:066311 电话:0335-5926211
网站稿件版权归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