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国标代码:13074 欢迎报读 | 加入收藏 | English Versio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信息
“一带一路”战略中扩大教育开放研究
     打印  关闭 
阅读次数: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一带一路”战略中扩大教育开放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9-04-30   阅读次数:919   作者:刘宝存

 

    北京师范大学刘宝存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一带一路’战略中扩大教育开放研究”(课题批准号:VGA150001)。课题组主要成员有王英杰、王晓辉、肖甦、万秀兰、胡瑞、张伟、张梦琦、张继桥、段世飞。

    一、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自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致力于开创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建设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和相关研究已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本课题基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需求,全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以及相应的保障机制等核心问题,并基于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政策提供智力支持。重点关注如下10个方面的研究问题:
    (1)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涵、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等。
    (2)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给教育提出的要求、挑战,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及作用是什么?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3)“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如何?“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政策是什么?“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点领域、优先领域及其准入条件是什么?“一带一路”国家与其他国家特别是与和我国存在战略竞争关系的国家有哪些教育合作与交流,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如何?
    (4)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历史发展、现状如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有哪些以及经验教训是什么?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空间、机遇、挑战有哪些?“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对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影响和要求有哪些?
    (5)“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扩大教育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是什么?“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是什么?“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战略措施有哪些?战略工作重点有哪些?
    (6)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哪些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如何利用现有的“一带一路”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等跨区域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
    (7)我国应该如何主动构建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如何在这些机制中协调中央和地方、政府和民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如何通过机制建设规避扩大教育开放的潜在风险?
    (8)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如何充分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比较优势,通过协调机制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战略中准确定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
    (9)“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对我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哪些新要求、新挑战?在新要求、新挑战面前我国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存在哪些问题、障碍?应该哪些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方面的调整和改革?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如何改革?
    (10)“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特别是涉及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提出哪些新要求、新挑战?我国应该进行哪些政策调整?应该建立哪些支持系统来保障“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
    本课题是一项关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综合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如下5个子课题:
    子课题一: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涵、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教育提出的要求、挑战;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及作用;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使命。
    子课题二: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现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政策;“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点领域、优先领域及其准入条件;“一带一路”国家与其他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内容和方式;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历史与现状、经验教训、合作空间、机遇、挑战等。
    子课题三:“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扩大教育开放战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扩大教育开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带一路” 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目标;“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战略措施、战略工作重点等。
    子课题四:“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保障机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跨区域保障机制、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潜在风险规避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协调机制等。
    子课题五:“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与我国教育发展政策调整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对我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在新要求、新挑战面前我国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障碍;“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背景下我国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战略调整;“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对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特别是涉及到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以及政策调整;保障“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各项措施的顺利实施的支持系统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等途径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对“一带一路”倡议涉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教育合作与交流相关政策文本、实施报告和研究成果与进行鉴别、整理和分析,形成对于研究问题的科学认识。
    2.比较研究法:在文献分析与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具体内容分项、分类对“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政策、历史及现状进行描述,并对经验材料内容进行分析、综合与解释,呈现出“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及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走向。
    3.访谈调查法:借助各类学术交流机会,对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高校教师及学生等进行访谈、收集信息,获取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事实与数据,为战略分析提供详实的依据。
    4.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有机地结合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典型个案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从而由具体到抽象得出相关概念、范畴和理论的研究方法。本课题通过对典型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发展状况的剖析,为战略研究和政策调整提供细致、深入的研究依据。

    二、结论与对策

    (一)基本结论

    1.“一带一路”倡议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将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加强文明交流共享,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需求差异较大,增加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复杂性。沿线国家的教育及文化差异制约了教育合作衔接,合作制度不全面也限制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成效,我们需要制定差异化的国家间教育合作与交流策略,以应对沿线国家多样化的教育发展背景及现实需求。
    3. 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新的开端,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教育对外开放提出了新的挑战并提供了新的机遇。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教育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同时肩负着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智库服务,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等使命。
    4.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较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一些必须吸取的教训。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教育、科技、文化领域的合作日益加强,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纵深发展格局。我国在坚持尊重主权、不附加政治条件援助的基本理念下,逐步形成了双边和多边高层交流机制,逐步建立了基于多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沿线国家普遍开展联合办学与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与交流。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国情、教育水平等差异显著,在政策制定上“一刀切”的粗放式做法削弱了政策实施的效力和效果,“以我为中心”、忽略受援国差异性的教育对外援助方式降低了援助效率及其有效性,这些都是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应汲取的教训。
    5.“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存在众多矛盾和风险。主要表现在:涉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不充分,非通用语人才急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中外合作办学方面存在规模偏小、合作对象有限,办学层次整体偏低,学科分布失衡以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境外办学学科门类偏少与专业设置单一,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机制不完善,质量保障及学位认证制度缺失;孔子学院在区域分布、合作机构选择以及运行机制上存在发展困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很多国家政治不稳定,民族文化冲突、宗教冲突长期存在,国家间的国情、教育体制差别大,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阻碍了教育合作的有效衔接,也增加了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复杂性。
    6. “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的指导思想,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和教育发展。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中我国扩大教育对外开放,要坚持“统筹规划、重点布局;育人为本,人文优先;政府引导,民间主体;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改革创新,健全机制”的工作方针。
    7.“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应该根据“一带一路”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重点领域、优先领域和和我国的优势,确定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战略重点。例如: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校长和教师培养培训、各行各业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培训、全球教育治理、对外教育援助、学历学位互认、人文交流机制、合作研究等。
    8.我国应该充分利用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强化“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思想,形成以“一带一路”整个区域和国际社会为背景的多边合作的理念,通过建立高等教育区,打造以沿线国家“教育部长联盟”为代表的“一带一路”教育战略联盟,建设“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空间,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学分互换等方式推动多维合作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构建扩大教育开放的跨区域保障机制、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潜在风险规避机制。
    9.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工作,需要发挥国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比较优势,通过协调机制确保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战略中准确定位,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目标。
    10.“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对我国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我国应该在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方面进行政策调整,要持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发展中小学外语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构建职业教育资格框架,推进涉外技术工人培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建设高质量虚拟大学,加强高校智库建设以及完善教育对外开放的支撑体系。 

    (二)主要对策

    1.根据“三步走”战略,分阶段推进教育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要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2020年,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学分、学位、学历互认,探索和完善扩大教育开放的体制与基本制度。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建成“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推动形成全球教育治理新模式。第三步,到2050年,全面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将我国建成世界教育中心和世界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
    2.制定国家资格框架,扩大学位学历互认,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扩大教育开放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广的国际视野打造教育共同体。制定透明、可国际比较的国家资格框架,为学历学位互认奠定基础。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衔接,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学分互认,加强我国与沿线国家学位互授联授,建立学位学历认证保障体系。设立“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协调职能机构,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高层磋商制度,充分发挥国际平台的作用,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全面推进跨国际区域的全方位教育合作机制。
    3.建立广泛、多维的人文交流机制,促进民心相通。持续扩大同沿线各国之间的高层次磋商机制,设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对话机制,形成有利于政策联通、资源共享和项目衔接的合作机制,搭建以各级各类学校为纽带的教育交流机制,落实促进中外文化互鉴融汇的研究机制,丰富沿线各国青年相互理解的联络机制,建立推进合作计划顺利执行的保障机制。同时,在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注重中国标准和规范的影响及运用,缜密布局以国家组织、地方支持和民间推动的全方位、多维度人文交流机制。
    4.提质增效,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式发展。合理扩大与沿线国家合作办学规模,适度拓宽中外合作办学范围,优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布局。持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邀请国外优质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因地制宜,促进我国不同省市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特色化发展。调整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结构。建立健全中外合作办学的法律监管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投入机制。
    5.稳妥推进境外办学,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紧密结合国家外交战略布局,充分考虑沿线国家的教育需求,完善我国境外办学相关政策法规。积极研究制定境外办学管理办法,促进多元化境外办学模式发展,提升境外办学路径选择的科学性。鼓励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到境外办学、境外设立分校,开发适合国外学生学习的教材和教法,输出中国教育服务;加强我国高校境外办学质量评估,完善境外办学质量保证体系。
    6.创新孔子学院办学模式,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明确思路,推进孔子学院的特色化发展。完善立法与制度建设,优化孔子学院在沿线国家的布局。拓展孔子学院的发展模式,建立有中方背景企业参与的孔子学院新模式,扩大中方与驻在国政府及外方企业合作兴办孔子学院。搭建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网络联盟以及孔子学院大数据平台,创新孔子学院的运行机制。
    7.大力发展国际理解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人才。明确国际理解教育教育的发展目标,树立开放合作的国际理解教育观念,关注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将国际理解教育融入教育综合改革,承担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宏观规划,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合作,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全球治理观,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师培训,革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方法。
    8.扩大中小学外语教育语种范围,加强我国周边地区通用语言的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英语、日语和俄语教育的基础上,扩大外语语种范围,增设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为中小学外语教育语种。鼓励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毗邻的省市及区域,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周边国家通用语言的教育。
    9.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多样性的特点,大力培养非通用语人才。高度重视外语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科学规划非通用语专业分布,突出关键语种人才培养。以政策、制度等形式增加投入,扩大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规模。以立法或长效制度保障非通用语人才培养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创新非通用语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设立非通用语海外短期进修项目,支持非通用语人才到海外攻读高一级学位,强化研究生教育阶段的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加强非通用语教师队伍建设。
    10.加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要通过科学制定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强化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推进“一带一路”背景下专业技能人才发展。加强涉外技术工人培训,制定各类技术工人培训内容的国家标准,加强高校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企业的涉外技术工人培训优势。
    11.大力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与国际组织人才,提升我国的全球治理能力。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别与区域研究及国际组织研究基地,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以及国际组织研究,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做好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建立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专项资助项目,组建跨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的学科专业,打造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制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实习渠道,加大对赴国际组织实习、工作的支持力度。
    12.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消除留学逆差。加强留学教育顶层设计,制定以政府为主,高校、企业协同的多元化奖学投入体系,充分发挥奖学金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促进作用。打造来华留学教育高水平学科群,形成区域联动合力,促进来华留学均衡发展。以高端项目为引领,塑造留学教育品牌。以政策制度为保障,构建优质的留学服务环境。
    13.加强来华杰出人才培养,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未来领袖。制定吸引优秀人员来华留学的国家战略,将来华杰出人才培养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设立来华留学教育高端项目,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各行业中高级管理人员。推动政府、高校、企业协同合作,完善来华杰出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布局,拓宽专业类别,建立特色学科和精品课程,打造“留学中国”品牌项目,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未来国际领袖人才。
   14.加强对外教育援助,提高援助效益。完善对外教育援助法律和政策,制订对外教育援助战略,成立专门的对外援助机构,构建对外教育援助的框架。发展教育援助全球伙伴关系,加强与非政府组织合作,形成多边合作的援助模式。发展“精准援助”,根据受援国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援助的内容、方式及力度。设立“一带一路”教育援助基金,对沿线国家的教育发展、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项资助。增加教育援外基地数量,扩大教育援外基地的专业覆盖面,健全援外基地建设主体间的协调机制,加强教育援外基地建设。
    15.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扩大我国国际话语权。建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储备、输送、任用新机制,有计划地发现与选拔国内政界和学界优秀人才,主动输送到各类国际组织工作。深度参与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平等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16.建立和完善境外办学监管机制,塑造中国办学品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出台《境外办学条例》或《境外办学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境外办学的审批、设立与管理、教育教学、财务、退出等事宜。建立境外办学保障机构,保证境外办学保障条例和准则的有效实施,积极开展境外办学机构评估,定期公布评估报告。推进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与境外学位认证组织机构的合作,加强对境外办学学历学位的国际教育认证,以保障我国境外办学的学位质量和国际声誉。
    17.建立风险规避机制,保障“一带一路”教育开放稳步推进。建立风险转移和救济机制,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社会、资源等具体条件,完善我国与沿线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配套机制,构建风险预防、转移和救济三位一体的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公开及共享机制,打造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信息共享系统,采集、分析、处理和反馈教育合作与交流过程中的信息,避免因信息滞后带来的损失。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与境外合作方共同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实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的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
    18.建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扩大教育开放的高效运行。成立“一带一路”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外交、商务、文化、教育等部门,形成支持和推动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合力。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多方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各部门、各区域定期参加的高层次会议,共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政策与策略。建立教育对外开放的信息发布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发展动态,为各区域、各部门、各单位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19.采取差异化制度设计,避免“一刀切”,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针对性。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的国际教育合作策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沟通,实现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衔接。依据“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建设内容,重点打造基于该经济带发展需要的特色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策略。
    20.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库作用。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体制、地缘政治、法律、文化、语言、宗教、地理、民族、经济、商贸、交通、旅游、外交、能源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智库作用,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协助相关行业制定质量标准,探索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

Copyright © 2014 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  策划·维护 信息网络部
学院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戴河大街6号 邮编:066311 电话:0335-5926211
网站稿件版权归河北对外经贸职业学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